查看: 235|回复: 0

张玉坤、何捷、李严一行出访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复制链接]

28

主题

34

帖子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8
发表于 2017-12-5 15: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11月7日至10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玉坤教授、何捷副教授和李严副教授受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林珲所长之邀,对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张玉坤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长城防御体系研究报告”的学术报告。


报告海报(香港中文大学制作)

1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2005年成立,是中国国家遥感中心的香港基地,其基础为中国科学院暨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研究所主要是由研究、教育培训及技术开发三部分所组成。研究所的三大目标︰
1、成为中国的热带及亚热带遥感中心,从事多云多雨地区的遥感研究,并推动虚拟地理环境研究。同时,以地球信息科学技术为桥梁,结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建设以人为本的信息社会服务。
2、成为海峡两岸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学术交流中心,将政府、大学和专家学者结合起来,为建设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服务。
3、善用香港的国际化环境,建设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
     硏究所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多云多雨地区遥感、虚拟地理环境、灾害与突发事件监测和管理、城市与城市群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人居环境分析与模拟、公共健康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
     研究所更设立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生学部,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并开设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硕士课程及相关的证书等课程。研究所拥有高、中分辨率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为对地观测研究与学生培养提供了独特的平台。
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建筑师:何捷副教授)
(图片来自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官方网站)
   林珲所长是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陳述彭地球信息科學教授和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遥感中心专家组成员与国家遥感中心香港基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云多雨环境遥感、虚拟地理环境、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2000年以来,林教授参与和推动地理信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倡导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期望这种文科与理工科的学术交叉为人文社科与公共政策研究提供新平台,2010年,编辑出版了《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一书。

2“中国长城防御体系研究报告”

       张玉坤教授担任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主任,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天津大学)主任,中国长城大尺度的时空跨越使张玉坤教授带领的团队在中国长城防御体系研究中引入了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林所长推动的空间人文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共鸣之处。
张玉坤教授(左)与林晖教授(右)(六合工作室拍摄)
     张玉坤教授在中国长城防御体系研究中突破长城是墙体的局限,认为长城是一个集层次性与系统性的防御体系。通过长期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初步理清了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管理层级和军事聚落的空间分布对应关系,建立了明长城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GIS空间数据库。
     此次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中国长城简介;以往对长城的认识局限与启示;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中国古代里坊制度与边疆防御体系;汉代和明代长城防御体系;明长城防御体系时空布局与分镇案例分析;结论:中国长城,一个庞大的系统;附:明长城数据库。
张玉坤教授报告现场(六合工作室拍摄)
     报告中从历史学、社会学角度介绍了中国古代里坊制度在人口规模和聚落的层次体系上与长城军事制度的关系、汉长城防御体系及各层次军事聚落的时空布局、汉长城防御体系及各层次军事聚落的时空布局,介绍了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40公斤级涡轮轴无人机及空地一体化技术在长城考察中的应用,《中国长城志》卷4《边镇堡寨关隘》卷的撰写、硕博士学位论文及基金资助等学术研究历程,最后介绍了初步搭建的明长城防御体系GIS数据库的架构和数据内容。
       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的师生们聆听了张玉坤教授的报告,并就“云贵地区军事聚落的层次体系”、“明长城九边重镇的设置”、“古罗马长城与中国长城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3尾声

     张玉坤教授将《中国长城志》卷4《边镇堡寨关隘》卷、何捷副教授将《天大建筑学人》赠与林珲所长作为纪念。
     此次出访,促进了遥感领域学者与建筑领域学者在空间与人文交叉学科研究中的交流,也为两研究机构在空间人文领域的学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张玉坤教授、何捷副教授与林珲所长赠书现场
(六合工作室拍摄)
出访人员与林晖教授、李蓉蓉博士(研究所教师)合影
(图片由香港中文大学提供)
出访人员与研究所师生合影(图片由香港中文大学提供)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六合建筑工作室
我们探究历史变迁 我们思考城市未来

获取更多内容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公共号

联系电话:022-27892001
联系邮箱:liuhe_tju@foxmail.com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
             21号楼建筑学院301室(3000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